指导教师解读2020园冶杯一等奖作品《老司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》
2020园冶杯一等奖作品《老司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》指导教师: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方明
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周凯同学的获奖作品《Balance point——基于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下老司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》,总体构思较好,逻辑清晰,重点突出;设计能心向自然,不断解构和剥离,批判和探知,最终回归本源;张弛之间见安逸,舍得之间显智慧。
获奖者周凯同学
文化遗产旅游与乡村旅游:上世纪90年代起,文化遗产旅游在全世界流行开来,并成为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,其稳固地发展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、一种时尚。
国内旅游: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我国旅游业态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于旅游需求也在悄然地发生了改变,文化遗产(物质与非物质的)越来越成为人们旅游追逐的方向。在其根植的土壤中,历史性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,往往出现“过度开发” 、“过度保护”与“文化失真”等现象。
作者与场地:从产生交集到完成设计,历时两年。作者在乡村出生、成长,热爱乡村的那份安宁与平淡,坚信乡村永远是最美的地方。自2017年5月的一次校外联谊活动,在此相地便产生了冲动与想法,随后接连几次探访,对其产生的保护与改造欲望愈加浓厚,最终确定以景观规划的方式,去保护场地的内涵与本质。
目标和意义: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,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,探寻湘西老司城如何突围,如何建设。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中,研究一种尊重与平衡、改变与坚守的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意象。
理念和方法:依就《李连璞. 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[D].西北大学,2008.》结论“历史文化名村为聚落、遗产、旅游多维属性特征”“历史文化名村问题的存在在于三维属性间矛盾”“化解矛盾的过程就是历史文化名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”,通过个案价值评估——设计个案属性化——景观规划设计干预等分析设计方式平衡完善系统属性结构。
平衡性规划不是一时的平衡,而是通过阶段性价值评估进行再平衡规划,实现永远的平衡,从而达到历史文化名村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指导这一毕业设计共历时半年,从选题的确定到场地的甄别,从文化的剖析到建筑的解读,数次推翻,数次重来,反复推敲,精益求精,层层推进,终有所得。
1.注重细节教学
俗话说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指导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严格要求,强化细节教学,把设计细节贯穿于日常教学整个过程,突出能力培养体现于设计的每个环节中。
2.重视思维能力培养
要求把每个课程作业都当做竞赛来做,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先思考产生的原因,再采取应对措施。要让学生做到每做一步,都能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么做,从问题的导入到解决,勤于思考,克难攻坚,而不是一知半解地去设计。
3.理论与实验相结合
要求学生在进行设计时,明白设计的原真性和合理性,使知识专研氛围中逐步积累。同时,利用理论指导实践,有效避免学生在设计中的不切实际,从而尽可能地推动项目的落地性。
通过对竞赛的分析总结,在日常教学中重构教育教学理念,以赛促教,把竞赛融入日常教学中,创建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。
参赛信息
作品名称:Balance point——基于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下老司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
参赛作者:周凯
指导老师:方明
参赛院校:南华大学建筑学院
获 奖:第十一届园冶杯大学生竞赛毕业设计奖风景园林类一等奖
——END——
相关链接: